Friday, October 3, 2008

大世紀2008.09.30走入歷史不再營業...

2008/3/24
世界是平的
outsourced

2008/6/4
一路玩到掛 + 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
bucket listyoshitomonara

2008/6/26
死神的精準度 + 天堂邊緣
sweetrainedgeofheaven

2008/7/1
雜貨店老板的兒子
grocersson

還有,沒有看成但影響深遠的,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peacefulwarrior

Monday, September 22, 2008

第一張證照,ゲット!

在去年9/27的文章中,You曾寫道:「雖然今年認證考試沒能通過,好的方面是成績保留三年,也就是明年我只需面對口試,專心搞好一張嘴皮子就好,這張證書明年定要拿到,加油! 」

就在出國的約莫一週前,我很低調的去考了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的口試。低調一來是因為去年其他科目通過,就剩華語口語與表達沒過實在不算光彩;再來則是我短期內倒沒有要朝向華語/漢語教學的計畫;此外當然啦還有一點,因為我一向很低調。

因為今年只是補考口試一科,其實也未真正去準備,只在考試前開始盡量說起R所謂的「怪腔怪調」。連原本考試前應該去作一些讀音辯正的字詞,最後也沒有去管了,就單純跑去考場當作是朗讀。

今天上網發現線上成績查詢系統,禁不住查了一下,發現竟然通過了考試。

分享今年的考試經驗:

照例,題型就是從單音節、雙音節字詞到短句、短文的朗讀,最後再加上三分鐘的短述。今年的考試我還遇到特殊狀況,就在當我的場次考完後,試務人員將錄音帶倒帶檢查,才發現我的機器不明原因變成慢速錄音,播放出來我的聲音就像鯨魚那種嗡嗡嗡嗡的聲音。

無奈只好特別加考下一場。原本以為兩場次題目也許相同,下場次考試時才發現畢竟主辦單位不是笨蛋,還是有換題目的。(所以花一科的報名費我考了兩場口試,真的是賺到了!)

去年口試的失敗,我自己檢討最大的敗筆是在短述題。我去年的題目是童年,也許是稍微緊張,組織地很差,就變成一段相當破碎的口述,甚至離三分鐘還有一段不短的時間我就口述完了。也因為心虛所以語調上可能也缺乏自信的感覺吧。

於是今年特地給自己一些心理建設,嘗試就把口述當作是在對朋友侃侃而談,因為平常我就是只對比較熟的朋友話會比較多的人,考試的時候就想像幾個朋友坐在我的對面,而我正試圖分享自己的想法給他們聽。

今年第一場的口述題目是我的座右銘,儘管沒有座右銘也得在幾秒內生出一個。我想起多年前曾經讀過一篇不錯的文章,講某人的座右銘是「樂觀進取」,很好!今天我的座右銘也是「樂觀進取」。把樂觀與進取拆開來,說說什麼是樂觀,什麼又是進取,簡單舉馬拉松為例,說什麼跌倒了不哭笑笑地站起來叫樂觀,繼續跑下去就叫進取;然後再另述人生比作一場馬拉松...等等,其實想想也還挺八股的。不過我自覺這段掌握的還不錯,結構完整,時間也幾乎抓得剛好,可惜就是最後錄音的問題使我又得考另一場...Orz

第二場的短述題題目是我的故鄉我的家鄉,現在已經不是很確定了。其實看到題目的當下有些慌,因為比起我的座右銘來說,這個題目我覺得比較難。而且回答的時候不像我的座右銘一開始我就已經想好大綱,只要進一步闡明就可以了。我的故鄉基本上我是邊想邊順著思路說,這時候就真的不能緊張,否則腦袋很容易就一片空白,就當在跟朋友自然聊天就好了(儘管口音會標準地有些不自然)。我大致上拿雲林作為我的題目,描述農村田園的四季風光,再拿來跟台北對比一下,時間上也掌握的還算剛好,大概說完五秒就考試結束了。

雖說前面花了些篇幅描述我在作答短述這大題的經驗,不過這個科目的重點畢竟還是在測說話的發音,內容倒是次要的;我只是針對去年覺得比較大的缺點來改進,最重要的功夫(ㄍㄨㄥ ㄈㄨ.)畢竟還是捲舌不捲舌,ㄢㄤㄣㄥ、音變、輕聲與ㄦ化韻之類的東西。

其實整個華語口語與表達這個科目我個人覺得最難的東西,在於去拿捏怎樣的口語發音才叫做「標準」。考試的時候,會聽到其他考生的作答,其實就是很標準以前國小參加朗讀比賽那些同學的調調:誇張而令我狂起雞皮疙瘩。那當然是很標準的,只是平常我們並不那樣說話。考試前我就一直在斟酌,到底我該也用那種「腔」來回答,或著用平常的說話方式,只是求發音的標準呢?我想起學日文的課堂上,星野老師為了讓我們習慣聽日本人平常說的日文,經常還是用很快的語速帶大家練習。於是最後我還是決定採取我自己的方法,不刻意去強化誇張語調起伏,只求把發音搞標準,句子的情緒也有做出來就好。如果這樣還是考不過...我就是不愛講那樣噁心的發音啦!不要也罷!(說歸說,不過的話還是會摸摸鼻子,再來一次吧!)

最後,雖然成為今年獲得證照的519人之一(今年2,595人報考,五科及格181人,保留前二年成績合格者338人,算是不難考的證照),不過以目前台灣的華語/漢語教學大環境,這張證書實用性實在是很有限,也不在我目前的規劃之內,就...先供起來吧!(附帶一題,國內華語/漢語教學的領域似乎幾乎為女性在從事,我今年考的兩場口試,一間教室約30人吧,兩場竟然男生都不到5位,陰盛陽衰至極啊。)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轉錄] 行路難 / 柯裕棻

行路難

不過是幾年前一個冬天的黃昏稍晚,當日黃昏短暫,匆匆下過小城那一年的第一場大雪。那是一座年年冰封五個月的小城,可是年年沒有人確實做好心理準備,因此第一場雪總是措手不及,如此倉皇進入冬天已成慣例。

那個黃昏我必須走上一座斜坡旁聽一堂關於尼采的課,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晚的主題是憤怒。我在鬆厚的新雪上趕路,薄暮中整排坡道的路燈突然亮起,直達斜坡之頂。四下無人無聲,新降的雪色如同完美的和絃那樣至情至性掩人耳目,使人不辨方位,如果沒有這排金花也似的路燈,恐怕我當晚難以堅持意志走上那片斜坡。

我不記得那晚我們講了尼采什麼,我反而記得那個老師身著苔綠色的大毛衣,整個人綠茸茸彷彿剛剛步出春天的溫室。那綠色的感覺如此奇特,以致於日後只要想起尼采的憤怒,我就直覺那樣的憤怒一定是那樣微妙的綠色。然而如果當天黃昏稍早我沒有循著路燈堅持走上斜坡,那麼稍晚那段關於憤怒之綠的莫名記憶將徹底從生命中錯過。

這是一段無足輕重的小事,人生四處充滿了如此難言的片段。下課後我走同樣的斜坡回家,夜色又冷又沉壓得雪成了冰,舉步艱難。我行經稀疏的松樹林,莫名其妙心生恐懼,我害怕人生如同暗夜行路,初始循著光亮往上前行,記取一些無法言喻的玄妙經驗,然後再往下徐行,這光怪陸離的一切旋即拋在腦後,無法重來。

結果,因為當時的恐懼太過清晰,我將一切記得清清楚楚,幾年之後那個黃昏成了我研究所生活最明確的隱喻。說穿了,就是學習行路以及獨處。

二十幾歲時人生的課題相當複雜,既要迅速累積也要適時放手。出國唸博士像一場賭局,必須把在台灣的一切放下,拿自己堅持的理想和孤注一擲的青春跟人生對賭,要是成了,也許有個未來﹔要是失敗了,到了三十歲仍一無所有。那幾年裡我不置可否地談了幾次不算深刻的戀愛,如今想起來,那些感情摻雜於垂雲四佈的學業主題之中顯得微不足道、黯淡而且左支右絀,對於愛情以及它的能量和蘊藏我無心也無力深究,因為手中的籌碼有限,而時間如沙子一般從指縫中溜走,從早到晚坐在桌邊,書怎麼唸都唸不完,我真怕空手而回。

研究生的日子一不小心就會過分簡單,起床,早餐,讀書,午餐,讀書,晚餐,洗澡,讀書,寫論文,焦慮,睡覺,焦慮。間或穿插圖書館,超市,咖啡屋。除了上課之外,一個研究生完全不需要開口說話,沒有課的時候,沒有事就沒有話。日子簡單得像一條傾斜的線,往內心軟弱的方向滑去。

出國唸書的研究生歲月尤其孤獨,週身的社會網絡既不深刻也不固定,生活和心靈的錨完全繫乎學業,別無所求。由於這種成敗未卜的生活使人極度專心、焦慮和敏感,不論原來的個性如何,研究生很容易變得喜怒無常或者長期抑鬱。長久以往,生命裡其他的人便逐漸遭到驅逐,因為在一個滿腦子只有抽象事物的人眼中看來,身邊實質存在的個體都太過密實而無法超越,難以理解,畢竟,有頁碼的書比不透明的人容易多了,唸書尚且來不及,哪兒有時間處理人呢。

那是一段奇異的歲月,獨處是理所當然,恐懼又如影隨形,人生之中重大的煩憂都是抽象的思考和縹緲的未來,如此活在浩邈學海裡,只有一言難盡的憂鬱,一切固實的事物都化於空中,雖然日子依舊持續春去秋來,可是因為從來沒有明確的起點和結束,記憶中開始獨處的那一天已經過去許久,未來總是尚未發生,人則是活在一點一點的片刻裡,與過往熟悉的秩序脫節。人像是偏離軌道的小星體,不知不覺就獨自走上了一條偏僻的路徑,兩旁的風景越來越陌生,諸事俱寂。這樣走上一陣子,就再也沒辦法回頭進入原有的秩序,再也不能習慣喧鬧和群體。

最後,一種奇特的孤獨會環繞著你,你從未如此深切感到自我的存在,因為他人都不再重要,你只剩下自己。

那個城裡每年都會傳說類似這樣的事:冬天裡,小城開始下雪後,每一棟建築都開了暖氣。有個研究生許多天沒去上課,老師以為她退選,同學以為她休學。一個月過去沒有人知道她的下落,也沒有人在意。後來,某一棟學生公寓的學生抱怨,他們那層樓的溫度特別低,可能是某一戶的窗子沒關嚴。徹查之後發現,這位不去上學的研究生在她房裡早就死了,因為窗子始終開著,氣溫非常低,她躺在床上一個月,結了霜,變成了淺藍色。

有過隻身留學經驗的人大概能約略明白,這個傳說的恐怖之處不在於死亡的狀態,而在於這個傳說之後隱含的既渺小又巨大的孤獨。一個人脫離了所屬的社會關係,在異鄉又生不了根,身邊也容不下任何人,房門一關,整個世界排拒在外。

其實這樣的孤單過幾年也就習慣了,其中自有一種愛彌麗迪更森式的靜美,習慣之後,騷動不安的靈魂能夠從這種惟心的孤獨中得到非比尋常的安歇。

然而一旦畢了業,學位拿到了,回到台灣,生命中多年懸掛的難關終於渡過,又立刻面臨另一場動盪。這個生命歷程的轉變本質相當特殊而且唐突,在社會位置而言,是從邊緣位置回到結構內部,從異文化的疏離回到熟悉的自文化,從無所是適進入生產行列,從一無所有變成「知識精英」。換句話說,幾乎是一夕之間從窮學生變成教授,昨天還是個惴惴不安的研究生,今天突然成了高等教育的一份子。離開台灣時,還是個年輕的孩子,七年之間絲毫不覺得自己曾經滄海桑田,直到回到台灣才發現,七年原來是這樣翻天覆地的長度,有這樣一去不回的意義。

我彷彿是傳說中的人物,意外地遊了龍宮,回到世上,打開寶盒,光陰的無限意涵在那一刻全部顯現,在瞬間如電光一閃,荏苒百年。於是,一個人突然從理所當然單身的研究生轉為莫名其妙單身的中產階級。我還覺得單身生活真是再自然不過了,週邊的眼光卻不這樣看我,我才恍然明白,社會位置換了,期待當然也換了,我才剛剛完成一個階段任務,又得盡力符合社會的下一個要求。

剛開始教書的時候我才忽然體會原來這是一種含表演性質的職業,這個事實引起的莫大焦慮和沮喪更甚於研究所生涯。一個早上的課足以將人氣力耗盡,下午聲音啞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從一個冷凝的極端盪到另一個熱烈的極端,兩個極端之間的承續關係不大,背反的關係多些。

這種轉變從外在環境上而言不太明顯。人一直留在校園裡,改變的衝擊不至於難以承受。只是,留學的七八年裡,我的人生經驗是不斷往內探求的過程,彷彿藉由知識將自己壓縮成一個密度極大但是體積極小的黑洞﹔教書卻是反向進行,教學倫理要求人像太陽一樣發光放熱,這個職業需要在短時間之內與大量的人互動,需要不停說話、溝通、解釋、不厭其煩的表演、寬容並且隨時充滿熱誠,同時必須具有將抽象的事物轉化為簡單語詞的能力,種種的職業特性與研究生生涯恰恰相反,從前的生活可以任性地拒人於千里之外,教書卻是從對人的基本熱愛與關切開始,必須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回國教書之後的某一個春天,寒假剛過,校園裡的杜鵑明媚燦爛。早上八點鐘我在辦公室裡收到一封分手的電子郵件,才想起我已經因為疲倦而和他漸行漸遠。我想我應該痛哭一場或者立刻回信說點什麼,或者,我也可以打越洋電話過去自我辯護或大吵一架。可是鐘聲響了,馬上就得上課了,五十個學生正等著我告訴他們未來與希望。我感到胸口梗著一塊東西難以吞嚥,呼吸急促,窗外陽光刺眼,它的溫暖非常嘲諷,它若是更亮一點我的眼淚就要掉了。

我去上了課,盡量做到妙語如珠,並且該講的笑話都講了,我想我看起來還是充滿熱誠以及寬容。幾小時慢慢兒撐過去,我感到心子裡有個密實的東西隱隱發熱,也許是過去的自己正緩慢疼痛,一切都難以挽回,而且該做的事這樣多,明明是黑洞卻要裝成太陽,我沒有多餘的氣力再去關心另一個人。終於下課的時候,頭疼欲裂,我在盥洗室的鏡子裡看見自己的臉,左頰一道粉筆灰像不在場的眼淚。我沒在講台上垮掉,我也沒有回信或打電話,因為我累壞了,而且嗓子也啞了。

那天中午我在春陽曝曬中回家,鳥語花香,我極度疲累簡直要融化在路邊。有那麼一刻,我寧願回到雪地的黃昏裡行路。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選擇單身,我想,如果情勢使得每段感情都分手了結,一個人自然就單身了,非常簡單。

Sunday, June 22, 2008

撥動心弦的一陣風

「人生はティーバッグみたいなもの
 熱湯を注がないと、
 人生の味は出ません。」

有些老師,一旦被他們教過就不希望被自己的記憶給遺忘。過去一年在學校所修日文一的星野風紗子對我來說就是這麼一個特別的老師。

好的老師大概可以分兩類,一種是能懂得學生的需要,知道如何教最能幫助學生學習,懂得把很複雜的道理用最淺白的敘述讓學生理解,達到學習的目標。

星野老師則是另一類,教學方法也許不算說最好,但是充滿熱忱與愛心,學生上課完全不會有壓力,一方面不會畏懼學習,另一方面更覺得該好好學習來回報老師。這種老師有一種特殊的魅力,讓學生不論經過了多少年以後都依然懷念當初上課的時光。

老師上課的方式比起傳統的教學法多元許多,每堂課一開始通常在黑板上寫個小詩句或繞口令,讓學生口耳先進入日文環境再正式上課。上課主要依照課本的內容,有時候再補充相關的日本文化。老師很著重口語練習,同一個段落常要帶學生朗誦兩三遍練習。看到學生精神不濟就會來點小猜謎活動,猜一些算日文的冷笑話吧(可惜以前沒把這些小猜謎記錄起來,不然也滿有意思的)。

三小時的最後一節課老師通常會帶些小活動,這學期後半每次還會播一段ドラえもん給同學看。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師經常會準備很多日本買的精巧可愛的小道具,譬如有一個小啤酒的道具,壓下去會發出吸乾啤酒的聲音;還有會放女兒節音樂的卡片等等。不過也許也是因為老師花很多時間在這些非課本的內容上,正課經常一到接近期中、期末考就會上得很趕。

說到考試,日文的小考可能是學生最不用害怕考試的科目了。不但老師邊考還會邊提示同學答案,考不好還可以一直補考到自己滿意,期中、期末考出題也不刁難學生,我這兩學期的成績應該都有九十幾吧?

去年聖誕節,老師給同學辦了個小小party,準備了每人一包的糖果,放了些音樂帶大家唱;上週期末考,老師送給畢業的同學一包小禮物,內含了兩個茶包,並且寫了本篇一開始的那段話期勉畢業的同學。

最後,老師在最後一堂課說了一段感性的話:

「這半年或一年來,我一開始就告訴我自己,我不是什麼偉大的學者,但是我希望我帶你們日本語之旅,就像一個導遊一樣,告訴你們日本有這個想法,有這個事情發生、有這個現象。我希望這半年或一年來,你們至少覺得這個日本語之旅很好玩,很楽しかった,那就是我的目標。

「我以前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詩句,它是講說有一個樂器行,它有很多樂器展示在那裡。有一天,有一陣很清爽的風吹過來,結果店的主人覺得他感受到,笛子上竟然風一吹來有聽到音樂,因為它(風)振動了它(笛子)。

「所以我想每個人可能心裡都是像一種樂器,如果有弦的話,那我希望我就是那陣風,能夠讓你們覺得很清爽,覺得學日文很快樂。如果你們有感受到,你的心裡打開那一剎那,覺得有日文的melody,就算一次、或是一秒、兩分鐘、三分都可以,你覺得楽しかった,你有笑了,有快樂,那就是我的目的。

「今天到了要跟你們さようなら的日子,這一年我也很努力,我知道你們也很努力,我想我會想念你們,因為這是我第一年在這裡,所以我今天就是跟你們說さようなら。記得,一定要有dream,ゆめ」

說完感性的話,接著老師放了特別兩首特別準備的さようなら的歌「はばたこう 明日へ」與「今日の日はさようなら」



放完這兩首歌,氣氛突然有些不捨,正當全班沈浸在離別的感傷中時,老師說了:

「謝謝你們聽這首歌,最後我們還是要クイズ...」感性完馬上用歡笑來沖淡不捨的氣氛,這就是我們最かわいい、最やさしい的星野老師。(老師曾說她的夢想是成為聖誕老人,可以帶給所有人歡笑,而她的確是這樣的一位好老師。)

Friday, May 23, 2008

The Cascades - Rhythm Of The Rain

Here is the song I wanted to sing you this very afternoon. I just recalled it tonight. Listen to the melody of the first sentence, no wonder I mixed it with Fay's 天上人間..


Rhythm Of The Rain
The Cascades

Listen to the rhythm of the falling rain
Telling me just what a fool I've been
I wish that it would go and let me cry in vain
And let me be alone again

The only girl I care about has gone away
Looking for a brand new start
But little does she know
That when she left that day
Along with her she took my heart

Rain please tell me now does that seem fair
For her to steal my heart away when she don't care
I can't love another when my hearts somewhere far away

The only girl I care about has gone away
Looking for a brand new start
But little does she know that when she left that day
Along with her she took my heart

Rain won't you tell her that I love her so
Please ask the sun to set her heart aglow
Rain in her heart and let the love we knew start to grow

Listen to the rhythm of the falling rain
Telling me just what a fool I've been
I wish that it would go and let me cry in vain
And let me be alone again

Oh, listen to the falling rain
Pitter pater, pitter pater
Oh, oh, oh, listen to the falling rain
Pitter pater, pitter pater

地理學什麼,做什麼

一直有人搞不清地理學在搞什麼,或是將來可以搞什麼。

那麼Rutgers University這個網頁也許可以回答某些人的疑惑,也可以看看他們畢業的系友從事什麼行業。(Pilot of the 9th Fighter Squadron! Yipee!)

http://careerservices.rutgers.edu/geography.html

Tuesday, May 20, 2008

520

最近課業上實在忙碌,所以實在無法勤寫blog。不過一方面也是自己過於貪心,時間想拿來做太多的事情,卻又經常效率不佳..不過看在今日是520,就當個歷史見證好了。

對於馬英九的就職,基本上我是期待的。這個國家未來的路要怎麼走,牽涉到太多複雜難解的課題,實在需要大智大慧才能洞悉與決策。

對新政府,身為一個公民,我期待什麼?其實最期待的革新是未來執政團隊有能力掃除目前社會三害中的「媒體」。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中午去宿舍吃飯的時候,電視台竟然在報「馬蕭典禮活動不會唱明天會更好,馬對嘴拍子唱錯,蕭則只在旁邊一直露出尷尬的笑容...」這種垃圾新聞,真是可悲!奇怪,之前總統大選時公民提問怎麼都沒代表來問怎樣整飭媒體亂象的議題?

可惜我想政治人物基本上都是不敢去惹媒體的。連沒去惹都要被報一些歌不會唱啦之類的消息,正副總統可真難當啊。唉,還是繼續期待未來能出現監督制衡媒體大怪獸的超人吧。